第一次来颐和园,是 2018 年冬天。那年高二,期末考进了年级前 300 名,兑现了和父亲的约定——去北京玩一趟。最后一天我选了颐和园,从东宫门进园,沿万寿山脚一路走到西堤。那次旅途匆匆,没登山、没上岛,也没去成德和园。
没想到再来,已是七年之后。如今的我早已不同,而那年的冬天,或许正是一切改变的起点。这次终于登上了万寿山、走过南湖岛,却又错过了德和园。
遗憾也好,正好留作下次再来的理由。
后面有空写一篇关于颐和园和今年夏天的文章。
最近将输入法的输入方式改为了双拼并体验了一周。
双拼其是一种对大部分读音而言只需要输入其声母和韵母的一种输入方法。例如,对于“庄”,其无读音拼音为 zhuang,六个字符。但若用双拼输入方法,只需要输入两个字符。
我使用的是小鹤双拼,其需要按下 vl 即可。其中,v 对应 zh,l 对应 uang。
对大部分的双拼方案,其声母在为单个字符时与其字符一致,此外还有 zh -> v
、ch -> i
和 sh -> u
,这部分的记忆负担并不大,刚开始输入时反应也算快速。但是大部分韵母都不是单个字符,因此需要记忆一个映射关系。
一周下来,输入速度还未提升到切换前全拼的输入速度,但是有些字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看看下周会不会更熟练罢。
读《毛泽东传》第二章《师范生》时,看到一段话:
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
我认真读书有批注的习惯,但这些在页面白边或段落间隙的犄角旮旯里塞下的几段评论,因为内容分散,不成体系,只能作为临时的批注,而不能形成更有质量的笔记。
在个人网站里记录读书笔记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整理笔记本身耗费时力。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打算试行一下将正在看的较为重要的书整理至此,以作存档,以飨读者。